东湖评论:给考研热降温,不能只依靠“心灵鸡汤”
更新时间:2022-05-25 19:15 发布者:admin

html模版东湖评论:给考研热降温,凯发官网手机版,不能只依靠“心灵鸡汤”

这些天,考研复试结果陆续放榜,朋友圈又是“几家欢喜几家忧”的场面。不过,从整体上来看,忧心的要占大多数:据教育部公布数据,今年考研人数为457万人,录取人数为105万人。也就是说,有300多万考生会面临其他选择。这一现象,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。

每当此时,总有一些声音出现,来告诉学生“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”“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一份研究生文凭”等等,以期用这些心灵鸡汤使学生多一些选择、使考研这条赛道不再那么拥挤。但可以预见的是,这些鸡汤并不能收获期待的效果。

给考研热降温,需要多方协同努力,而不能只把责任推卸给那些在考研赛道上奔跑的学生。高校调整培养学生的导向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。有些大学不再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,而鼓励学生反复磨练准备研究生考试。与其说这是大学教育,不如说是升级版的高中,将学生异化为“做题家”。

还有一些学校的考研导向是隐形的、内置的,它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的诸多细节中。比如,很多学校在评选优秀毕业生时,升学去向的权重远高于就业岗位。一个好的就业offer,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却不如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。中青报的曹林老师也注意到这种现象,他见过太多“最牛学霸寝室全部考研成功”的新闻报道,却怎么也没有搜到“学霸寝室:6人全拿到名企offer”的学校宣传。传播学中有一个“框架理论”,即现实中的框架会左右着个体的行动。学校教育中“考研比就业好”的导向就是一种推动考研竞争热的框架。

除了学校之外,企业“不看能力看学历”的用人标准也是考研热升温的原因。很多明显不需要研究生学历的岗位,也开始将招聘门槛提高到研究生学历。当然,这背后有着更加复杂的问题。企业敢贸然提升学历门槛,是因为当前的就业市场是“买方市场”,即供大于求,谋求工作岗位的人数远远超出企业需要招聘的人数。2021年应届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,达到909万人,又叠加疫情冲击、企业招聘人数缩减,不少学生面临“毕业即失业”的窘境。此时,迫于现实,为了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,一些学生因此走上了考研道路。

高校教育中的考研导向、企业招聘中的学历门槛、社会环境中的就业困难,这些都是考研热的“因”,也是给考研热降温所需要努力的方向。至于学生忙于应试,则是考研热的“果”,在这上面下功夫,恐怕只会事倍功半。

稿源:荆楚网

作者:张雨龙(南京师范大学)

责编:沈素芬